内容提要:
近日,我市连续发生多起犯罪嫌疑人利用手机短信或直接拨打被害人电话,虚构事实进行诈骗的案件,受害人损失少则上千元,多则数万元。公安河北分局刑侦部门发现近期发生的此类案件诈骗手段主要有三类。
捏造“安全账号”
骗子冒充公安机关或安监局、电信部门等,拨打用户电话,谎称被害人个人资料被盗并注册了其他电话卡,现已大额欠费;或者利用变更来电显示号码的非法软件,冒充银行客服或国家机关,给被害人拨打电话或向手机用户发送“机主信用卡欠费”或“信用卡在‘百货大楼’被盗刷”等信息。再编造出“用户可申请资金保护”、“将资金转往安全账号”、“按提示操作核对用户信用卡安全级别”等,诱骗被害人按其提示进行银行账户转账操作,骗取被害人大量资金。
通知办理退税
骗子冒充车管所、税务局等部门,谎称被害人可享受国家新近推出的相关优惠政策,办理购车、购房等大额消费的退税手续,骗取所谓的“公证费、手续费、好处费”等。
谎称家属出事
骗子采取结伙形式分别在电话中饰演不同角色,谎称被害人子女或家属已被绑架,或突发严重疾病、车祸等灾祸,再冒充同学、朋友等骗取信任,利用被害人担心家人安全和急于花钱了事等心理,进行诈骗活动。
警方在此特别提醒广大市民,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提高警惕,尽量避免个人资料外泄。银行、税务局等部门办理相关业务时手续都很完备,不会轻易采取让用户自行转账的方式,不熟悉的金融业务应到柜面直接办理。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只需拨个电话查询其自称的“公安局”或银行、税务局有无此事即可证明真伪。不要轻信别人主动送上门来的“好事”,避免因贪念或好奇心理作祟蒙受经济损失。